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大鵬隨筆/憶眷村生活一、二滴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我們退輔會編著,由商訊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《眷村歲月 在這裡停格》一書已經出版了,我在序文裡讚賞《榮光雙周刊》將二十篇眷村系列的報導,集結成書讓曾在眷村生活過的人們永遠懷念。
 
現任職「黎明基金會」的田文輝先生在推薦序中精闢地指出,眷村的設置「安頓了眷屬、穩定了軍心」、「眷村融合了大江南北、五湖四海的語言、風俗習慣」,甚至飲食文化「已和本土密切結合,是臺灣特有的歷史產物」(以上節錄)。
 
我就是眷村長大的第二代,由於家父不是軍人,在大陸被徵召當兵的家兄,在特種部隊服役,民國五十二年婚後分配到楊梅埔心的五守新村,我的父母與兄嫂、孩子同住在那個大約十二坪大小,竹籬笆隔成二房一廳無廚、無廁的眷舍,當時我已是空軍官校二年級的學生,那就是我的家。
 
畢業後,我分發到桃園基地第五大隊任飛行官,婚後我頂下了基地附近建國十七村四周都是農田的老眷舍,大約有十五坪大小是水泥牆隔間的,原住戶加蓋了一間臥房及廚、廁,在那裡孕育了馮家的第三代,他們現已成家立業,但他們常懷念住在眷村裡和睦的左鄰右舍、孩子群聚嬉戲的日子。
 
最令我難忘的是,住在我隔壁的「徐媽媽」,不但自動幫內人坐月子,有一年還幫我的二個孩子做了漂亮棉襖過年,所以孩子們不論何時由美國回來,都要求內人陪同去探視現已遷住龜山國宅高齡的「徐婆婆」。
 
當我得悉這本內容豐富、引人省思,也是代表著眷村的發展史,值得那個時代的人收藏的著作,只發行五百本,我以為我聽錯了,我就想買二十本來送給民間友人,住過眷村的人知道了一定會爭先購買的,再印個五千本吧!
(點閱次數:3509)